TOP 3 BOOKS OF THE YEAR
金字塔原理 by 芭芭拉·明托
个人评分:★★★★
再刷概率:中
有段时间发现自己在表达观点时遇到一些问题,不止一个具备话题相应前置信息与知识的人会弄错我所表达的观点,或是尽管观点最终被准确表达了,但那是交流过程中伴随着的大量复述与纠正的结果,发现问题后找了不少书,而这是里面对我帮助最大也是我觉得最值得安利的一本。
这本书本身的知名度很高,但知名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传播,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会有很多溢美之词把原本这本书没有涉及也不打算涉及的东西赋予它,然后被吃了虚假安利的读者打差评,事实上,这是一本非常有针对性的书,它的应用场景非常窄:
这本书仅适用于表达者与听众的已知信息与知识结构对称的情况下,表达者如何系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更清晰准确并调动听众兴趣。在所表达的观点与对方观点或普遍观点不同的时候尤为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作者出身咨询行业,所举栗子大多是咨询案例,且书商往往把这当作卖点,但这本书所写表达技巧的应用场景并不局限于咨询,咨询仅仅是这种双方已知信息是对称的表达的重点在独有观点上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书中对于这种技巧的文字描述还蛮清晰的,不看栗子并不影响理解,并且由于翻译的缘故,栗子的可读性其实非常差。带着自己表达(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栗子去思考,收获反而更大。
另一需要说明的是,别信那些对这本书的一句话或是一段话总结,也不要采用只读小标题和总结句的速读方式,因为这本书真正让人有收获的不是那个所有人都知道的大框架。我从高中课堂上学到这个框架后用了十几年,但逐字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之前这么多年一直仅是形似而已。
此外,澄清一些被天花乱坠的书商广告或自己也没看就靠着脑补瞎推一气的快餐号所误导的:
这本书不适用于科普场景,也就是表达者比听众得知更多的信息或知识且准备系统地向无基础的听众深入浅出地传达这些信息和知识并让读者读得兴趣盎然的情况。科普场景可以参考各领域的经典入门书,正面栗子有: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罗斯的公司金融、索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费恩曼的物理学讲义,反面栗子有: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深入了但没浅出,虽然叫入门但其实是一本中级书,有基础会看得噢噢噢噢,零基础会看得啥啥啥啥;另一个反面栗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深入浅出系列,我只看了一本深入浅出统计学,浅出了但没深入,行文风格感觉预设读者十二岁,但其实书是面向已经高中毕业的人群的。
这本书不适用于学习逻辑,尽管里面有章节涉及到了写作中对逻辑的应用,也因此被许多乱七八糟的推介词列为卖点,但这本书实际上是假设读者已经具备逻辑基础了,于是仅仅谈到了应用,如果希望了解逻辑基础,可以参考索罗门的大问题中导言里的逻辑准备一节,那几页纸是我读到过的面向零基础人群在基础逻辑知识上表达得最清晰最简洁的。
这本书不适用于提高沟通能力,尽管它谈到了非常有用的表达清楚复杂观点的方法,但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涉及到复杂观点的表达,另一方面即使是复杂观点表达的情景,这本书致力于解决的仅仅是基于文本的纯粹观点上的准确表达与接收,而不涉及人类学上对文本中作者无意识表达的提取与分析和心理学层面的对文本外信息的表达与理解,如果希望了解人类学方面,可以参考下面的帝国之眼,如果希望了解心理学方面,可以参考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
帝国之眼 by 玛丽·路易斯·普拉特
个人评分:★★★☆
再刷概率:中低
起因是发现我尽管在大部分时候都具备语境意识,但似乎对文本中的作者无意识敏感度极差,在日常生活中尤为明显,于是被安利了这本书。
先说说这本书的缺点:
一是翻译非常晦涩。不是说它用了多少艰深的专有名词或是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事实上这本书的翻译在信息上总体还挺准确的,主要问题是几乎全是一段话一个大从句的长难句,让人有一种在做GRE中文阅读的错觉。当然,我自己如果不刻意改短句,一行就一个句号的事儿也没少干,似乎也没啥理由挑剔这个。
二是文本对大部分人来说比较陌生。这本书所用的文本主要是近代欧洲人在非洲和南美的旅游文学,在前八章里,尽管我能感觉到作者在表达一种和过去研究这些文本完全不同的视角,但显然本书预设的读者是对此有基础的人群,对于既不了解这些文本,也不了解之前的分析视角(除了少数章节有简短说明)的我来说,阅读中的参与感就很低了。唯一的例外是涉及到我有一丢丢基础的前现代女性书写的第七章。
但读到最后两章的时候,因为更多地涉及到的是观点,并且这些观点所涉及的不熟悉材料大部分在前面的八章中已经给出过了,于是易读性和获得感立刻暴增。
尤其我个人非常喜欢第十章,无论是从前八章到第九章的顺理成章到第十章的超预期但又合情理的飞跃,还是它提出的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本身。或许以后会写一下由第十章的一个观点想到的,模模糊糊感觉到这是一个值得挖下去的问题,或许结合美蠢会更有意思,找个时间看看能不能写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同时,这本书实现了我最初的阅读初衷,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训练感知文本中的作者无意识的素材,尽管这并非它的写作初衷。
如果对这本书的阅读预期也是如此,那么推荐阅读第3、4、9、10章。
如果对书中涉及的文本有兴趣,全文阅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里面也涉及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文本,比如读这本书之前,我万万没想到其实两百年前的欧洲女性非常羡慕现在被我们时不时就拎出来做典型的阿拉伯女性的服装,认为那可以使她们隐藏起来,没人知道她们是夫人还是女仆,她们可以更自由地去更多的地方,并且不用时刻面对无处不在的凝视目光。
闺塾师 by 高彦颐
个人评分:★★★☆
再刷概率:低
起因是二刷脂批版石头记的时候产生了一些关于明末清初女性的社会角色的疑问,然后被安利了这本书。这本书所提及的史料解答了我的困惑,并且它们本身非常inspiring,但如果仅仅如此,我会给它一个三星,但在未来不太会有再刷的可能。
我可能会再刷它并在这个安利向的reading repo中放入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所用的表述自己观点的方式非常有启发性。如果说芭芭拉的金字塔框架是一个能让作者准确表达清楚自己观点的及格的方法,那么这本书作者所用的这种通过材料的选取、材料编排的顺序、材料的陈述方式来阐述自身观点,并且这些娓娓道来仿若creative writing的阐述能让读者准确清晰无歧义地get到她的观点的方法则值一个优秀了。比起前者,它或许不适用于一些对时间效率非常敏感的商业领域,但对于读者群较为确定且他们原本就预留了相当足的一块时间来读它的专著写作,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OVERALL BOOK READING
总计阅读:6本
比例分布: 理论:技能=2:4,入门:进阶=3:3
安利向repo之后,也对今年的阅读做个personal的总结。
阅读量是总体下降的,即使加上两本读到一半的今年也仅读了8本书,而去年的总计阅读是13本,前年是32本。行动力的下降虽然在今年总体表现得较为显著,但在阅读上并不是主要原因。今年阅读量锐减最主要的原因是阅读意愿的下降,缺乏前两年那样强烈的motivation。前年的阅读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思维模式固化需要从新的学科领域中汲取养分升级模型的需求和习惯于碎片阅读后无法专注进行长时间系统阅读的复健需求。后者在前年的强制一坐四小时以上断网阅读中已基本完成,前者因为工程大持续到了去年,成为去年阅读的两大动力之一,另一大动力是补短板。到了今年,前两年的这三个需求已经基本完成,而短期内没有出现其它的促使阅读的强动力。同时,另一个因素开始凸显并对阅读量进行了极大制约,即我个人有兴趣或有需求的学科或领域的入门级经典书籍都已经在前两年被我刷完了,而我遇到了各个学科都非常显著的中级经典书籍缺乏的困境,不仅仅是获取靠谱的书单困难,而是这样的书籍本身就极为稀缺。于是今年我仅阅读了少量有靠谱安利的领域,而另一些我感兴趣但无法获得靠谱安利的领域则尽管有阅读意愿但却无法找到靠谱的书籍,或许明年应该考虑扩大感兴趣领域的社交。
尽管理论类书籍阅读遇到了瓶颈,但其实我今年的技能类阅读需求倒是比往年更旺盛。但很有趣的是,技能类的最佳获取渠道其实并不是书籍,至少对入门领域是这样,相对而言,网课、视频、技术博客、刷题网站、乃至自己随便做个练习project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实现的搜一搜,也比看书来得有效得多。比较有效的技能类书籍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技术、中级、理论性强的领域。尽管它们很有用,但一方面它们的获取成本很高,因为有海量的垃圾书和它们在同一块书店的区域、同一个书单、差不多的评分、一样乱七八糟的评价,很多时候遇到它们需要运气和巧合。另一方面,似乎人们很少互相安利技能类书籍,这或许是因为喜欢读书的都去搞理论去了,搞技术的原本就更喜欢实践出真知而不是看书;又或许是因为觉得阅读技能类书籍会某种意义上显示出自己在这方面技能上有所欠缺,于是在相当一部分社交语境下被小心地掩藏了起来;再又或者是因为它们常常被与许多乱七八糟的畅销书放在一起,甚至有时候出版社为了它们的销量也会在靠谱的内容外加上乱七八糟的简介或是它们因为靠谱的内容出名后被知名而不靠谱的人加上了乱七八糟的推介,于是大部分时候为了避免他人不明就里以为自己在安利垃圾不如轻易不提为妙。不过我注意到,尽管人们很少主动安利,但如果在聊天中坦诚自己遇到了某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些相关的靠谱安利的时候,却往往能得到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某本书对我帮助很大的回馈,大约是因为在这种语境下第二种和第三种顾虑消失了。
除了阅读量下降与更偏技能类和进阶类的变化以外,另一个对比前两年的新特征是评分变低了。上两年的前三都在四星半以上,而今年的年度最佳也仅仅四星,再刷概率也从之前的最低也是中,到今年的最高也仅是中。这其中最主要原因大概仍是入门经典的评分无可避免的会偏高,毕竟前两年读到的进阶书籍和技能书籍的评分也和今年差不多。
附:BOOK READING IN RECENT 3 YEARS
| 年份 | TOP 1 | TOP 2 | TOP 3 | 年总阅读 | 理论:技能 | 入门:进阶 |
|---|---|---|---|---|---|---|
| 2019 | 金字塔原理 ★★★★ 再刷率中 | 帝国之眼 ★★★☆ 再刷率中低 | 闺塾师 ★★★☆ 再刷率低 | 6 | 1:2 | 1:1 |
| 2018 | 社会心理学 ★★★★★ 再刷率中高 | 亲密关系 ★★★★☆ 再刷率中 | Literary Theory ★★★★☆ 再刷率中 | 13 | 12:1 | 11:2 |
| 2017 | 大问题 ★★★★★ 再刷率高 | 脂批版石头记 ★★★★☆ 再刷率中高 | 乡土中国/柏拉图选集 ★★★★☆ 再刷率中 | 32 | 31:1 | 31:1 |
附2:统计标准
1.纯娱乐式阅读不纳入统计,判别标准为是否有获得input或对output有inspiration。
2.对于多周目阅读,按一刷时间计入当年阅读,再刷不计入统计。
3.入选年度TOP3的标准为当年阅读、评分在3星以上、未来再刷几率不为零;评分低于3星或未来不可能再刷即使排名前三也不计入TOP3。